一、学科概况
我校于2005年获应用心理学二级学科硕士点,2010年获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获批福建省重点学科立项建设,并于2015年通过验收,2017年获批福建省高校应用型学科建设学科,2018年确立为福建省博士学位授权点培育项目。拥有福建省应用认知与人格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福建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福建省特殊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平台,目前设有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等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主要围绕认知心理研究、两岸社会文化心理研究、发展障碍心理研究、适应不良心理研究、学校心理教育研究、心理咨询研究、管理心理研究等7个研究方向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
二、培养方向
1.基础心理学
(1)认知心理研究:着重开展学习心理、视知觉、社会认知等方面的研究;
(2)两岸社会文化心理研究:紧扣两岸心理融合,围绕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及其他区域文化、青年亚文化、家庭文化等方面开展心理研究。
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1)发展障碍心理研究:着重围绕自闭症谱系障碍、发育障碍、听觉障碍、感觉统合失调等领域开展研究。
(2)适应不良心理研究:着重开展与社会变迁有关的留守、流动、随迁、离异家庭等儿童的适应问题研究。
(3)学校心理教育研究:着重围绕师生心理健康、班级管理心理、心理科学教育、学科心理开展研究。
3.应用心理学
(1)心理咨询研究:围绕常见心理问题,探讨箱庭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咨询技法的作用机制和效果评估。
(2)管理心理研究:着重开展经济与消费心理、人才测评、领导决策、职业心理、员工援助计划(EAP)等方面的研究。
三、培养目标
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较系统的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心理实验、心理测量、问卷调查等主要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式,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独立查阅及较为系统地分析外文专业文献;具有专业写作和学术交流能力,能准确地分析、阐释所从事的心理学专业的主要问题;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认知心理、文化心理、发展心理、教育心理、社会适应、心理咨询和管理心理等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能独立面向政府、企事业单位、家庭、学校、社区开展心理科研、教学和服务工作;具有健康体魄,健全心理品质以及良好社会适应能力。毕业后成为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融合发展的高层次心理学专门人才。
四、标准学制
3年。最长年限不超过5年。
五、培养方式
采取导师“集体指导与个别负责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专业实践等环节的系统学习,培养学生掌握所在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综合能力。引进校内外各种优质教育资源,与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联合培养、协同育人的培养机制。
六、学分学时
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31学分,必修环节不少于3学分。
七、课程结构
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其中必修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学科基础课、方向必修课三类。具体课程设置见附件(专业课程计划表)。
八、课程设计要求
1.课程内容体现了心理学学科前沿性和前瞻性,兼顾了心理学科与其它相关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2.交叉学科课程设置体现了学科交叉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构建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3.课程思政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制定、教材选用、教案课件各方面,贯穿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九、教学方式
以“启发式”为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根据心理学课程特点综合运用讲授、问答、研讨等多元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和各个教学平台,鼓励对课程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心理学课程学习的考核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十、必修环节
总学分不少于3学分,不计学时。
1.学术报告(1学分)
学生应积极参加学校和所在培养单位举办的各种学术讲座、学术报告等,并填写《闽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登记表》,在学期间必须听取20场以上的学术专题讲座或学术报告、必须做2次以上的学术报告,参加1次省级以上(含省级)学术会议。
2.文献研读(1学分)
学生应完成本学科和导师指定的经典必读书目和重要学术期刊、文献专著、电子文献等的研读。导师负责对学生文献研读的指导、检查与考核,可采用读书报告、专题研讨,学生提交研读报告等方式进行,达到规定要求者,计1学分。
3.创新创业创造实践(1学分)
(1) 专业见习。第4学期暑假,以集中见习的形式,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在精神科专科医院临床跟岗见习1个月。
(2) 专业实习。第5学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在中小学或机构开展教育实习1个月。
(3) 社会实践或创新创业实践。学生在学期间至少参加一次社会实践(含“三支一扶”)或创新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可多种形式开展,包括结合学科研究开展的社会调查、田野调查、企(行)业实习实践、志愿者服务、支教、暑期“三下乡”活动等。学生也可通过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学业竞赛、学科技能大赛等获得学分。
4.中期考核
按照《闽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执行。重点考核学生学分修读、论文开题、教学实践等方面完成情况。需在省级刊物以上发表一篇论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或提交一篇毕业论文选题相关的综述(字数不少于3000字,知网查重率低于15%)。
5.科研训练
导师应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科研训练,培养学生掌握科研方法,强化学生科研实践训练。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导师团队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研究生学习期间,应结合本专业某些具有理论与实践价值的重要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要求写出研究报告或论文,适当参加与研究方向有密切联系的全国性或地区性学术活动。
发表论文:须在公开发行的省级以上(含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包括录用)学术论文1篇。论文须是独立完成或是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作者、学生第二作者且署名闽南师范大学。
十一、毕业要求和标准
学生在弹性学制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5年)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学习和其他教学环节,考试、考查成绩达到学校毕业要求,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可申请毕业并获取相应毕业证书。
十二、学位论文
1.规范性要求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选题新颖,论点明晰,结构完整,条理清楚,逻辑清晰,文字通顺,格式规范(APA格式),不得剽窃或抄袭。
2.质量要求
论文应比较充分掌握原始材料与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具有一定学术深度与价值的见解。展示作者对该课题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体现基本的学术研究能力。鼓励学生在取得硕士学位之前,将论文工作中取得的创新研究发现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发表。
3.完成进度
研究生应在第二学期确定论文选题方向,在第三学期初提交学位论文计划,作开题报告,第一次开题不通过者应在第四学期再次作开题报告,获得通过后方可进行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在第六学期的3月份前完成送审,6月上旬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十三、其他要求
学生在学期间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魄;充分发挥心理学专业特长,到社区、特殊教育机构、军营等开展不少于16课时的社会服务实践,增强劳动意识、志愿服务意识、国防意识,完成劳动教育任务。
附件
心理学 专业课程计划
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备注 |
必修 课程 | 公共 必修课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36 | 1 | 考试 | 5学分 |
研究生综合英语 | 2 | 36 | 1 | 考试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 | 18 | 2 | 考试 |
学科 基础课 | 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 1 | 18 | 1 | 考试 | 7学分 |
多因素实验设计方法 | 2 | 36 | 1 | 考试 |
心理测量建模与统计方法 | 2 | 36 | 1 | 考试 |
当代心理学新进展 | 2 | 36 | 3 | 考试 |
方向 必修课 | 儿童早期认知发展 | 2 | 36 | 1 | 考试 | 10学分 |
人格与社会性发展 | 2 | 36 | 1 | 考试 |
专业英语 | 2 | 36 | 2 | 考试 |
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 | 2 | 36 | 2 | 考试 |
文化与社会认知 | 2 | 36 | 3 | 考试 |
选修 课程 | 学科 方向类 | 认知神经与现代心理研究技术1·3 | 1 | 18 | 2 | 考查 | 选修课程不少于11学分,其中每个模块至少需修满1个学分。 |
脑科学与学习1·3 | 1 | 18 | 2 | 考查 |
视知觉与虚拟现实技术1·3 | 1 | 18 | 2 | 考查 |
文化心理学2·7 | 1 | 18 | 2 | 考查 |
精神分析疗法3·4·5·6 | 1 | 18 | 2 | 考查 |
临床心理诊断3·4·5·6 | 1 | 18 | 2 | 考查 |
婚姻与家庭治疗2·3·4·5·6 | 1 | 18 | 2 | 考查 |
学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5·6 | 1 | 18 | 2 | 考查 |
学校心理健康与积极心理学3·4·5·6·7 | 1 | 18 | 2 | 考查 |
团队建设与心理辅导5·7 | 2 | 36 | 2 | 考查 |
箱庭疗法研究3·4·5·6 | 2 | 36 | 2 | 考查 |
家庭文化与亲职教育2·4·6 | 1 | 18 | 3 | 考查 |
认知行为疗法4·5·6·7 | 1 | 18 | 3 | 考查 |
组织行为学5·7 | 2 | 36 | 3 | 考查 |
文化 素质类 | 科学哲学 | 1 | 18 | 1 | 考查 |
中国书法文化专题 | 1 | 18 | 2 | 考查 |
校园戏剧编导 | 1 | 18 | 2 | 考查 |
表达性心理疗法 | 1 | 18 | 3 | 考查 |
交叉 融合类 | MATLAB程序设计 | 2 | 36 | 1 | 考查 |
Python与大数据分析 | 1 | 18 | 2 | 考查 |
经济心理学 | 1 | 18 | 2 | 考查 |
人工智能(理工) | 1 | 18 | 2 | 考查 |
现代心理测量技术 | 1 | 18 | 2 | 考查 |
人才测评与选拔 | 1 | 18 | 2 | 考查 |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 | 1 | 18 | 3 | 考查 |
人工智能与心理测量 | 1 | 18 | 3 | 考查 |
补修 课程 | 实验心理学 | 0 | | | | |
心理测量学 | 0 | | | | |
心理统计学 | 0 | | | | |
必修 环节 | 学术报告 | 1 | | | | |
文献研读 | 1 | | | | |
创新创业创造实践 | 1 | | | | |
中期考核 | 0 | | | | |
科研训练 | 0 | | | | |
说明:选修课程不少于11学分,其中每个模块至少需修满1个学分。选修课程学科方向类模块中的1-7分别表示:认知心理研究、文化心理研究、发展障碍心理研究、适应不良心理研究、学校心理教育研究、心理咨询研究和管理心理研究。部分课程授课方式以工作坊形式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