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教育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院系概况 > 师资队伍 > 初等教育系 > 正文

杨李娜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0-23

姓 名: 杨李娜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1966年02月

职称/职务:副研究员

学术兼职:福建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最高学历/学位:博士研究生/教育学博士学位

毕业院校: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原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

毕业专业:高等教育学

研究领域/方向:考试理论与评价研究、教育督导、高校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台湾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方法


一、主持的课题研究

(一)纵向课题(

1. 主持《知行合一视角下高校劳动教育督导评价体系研究》,福建省社科基金课题,结题。

2. 主持《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改革与评价研究》,福建省高等教育学会市厅级课题,在研。

3.主持《“双减”背景下基础教育督导问责机制研究》,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22年教育督导研究专项课题一般项目,结题。

4.主持《台湾教育发展史(现代时期)》,闽南师范大学2022年教材建设项目立项,在研。

5. 主要参与《大学生劳动教育》,福建省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建设项目,在研。

6.主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对社会流动的影响研究——基于硕士研究生招生的视角》,福建省教育厅课题。结题。

7.主持《台湾的大学招生入学考试制度研究》,2006年至2008年,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课题,结题。

8.主持《台湾地区高校入学考试制度改革研究》,2008年至2009年,福建省教育厅教育考试A类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结题。

9.主要参与《台湾教育行政部门废除联考对台湾学生来大陆就读的影响》,教育部港澳台办立项,结题。

10.主要参与《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课题,结题。

11.主要参与《天津市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研究》,天津教育招生考试院科研处与天津市教育厅课题,结题。

12.《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参加者之一,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结题。

二、科研成果

(一)科研奖励

1. 2005年6月,论文《台湾的大学多元入学考试》获得 “福建省第四届优秀高教科学研究成果奖优秀奖”。

2. 2006年8月,论文《台湾的大学多元入学考试》获得漳州市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 2008年10月,论文《浅析台湾的大学多元入学方案》,获得漳州市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4. 2011年11月,《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研究》(专著),获得漳州市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二)著作

1.专著:

《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

《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研究》(修订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12月。

2.参编:

(1)参与《教育督导助力县域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福建省“两项督导”研究》的第一章第一节和第二节的撰写,字数38000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11月出版。

(2)参与《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撰写,福建省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2026年出版。

(三)学术论文

1. 《台湾现行大学多元入学方案的改革特点探析》,中国评论,2024年1月第1期。

2. 《案例研究中的情感因素分析——读《王小刚为什么不上学了?--一位辍学生的个案调查》》》,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08.15发表,(第二作者)。

3.《从 “三角互证”看案例研究的资料收集——以《王小刚为什么不上学了?--一位辍学生的个案调查》为例》,《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9.12.30发表,(第二作者)。

4. 《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时”》,《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07.01,(第二作者)。

5.《高考改革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互动关系探究》,《黑龙江教育学学院学报》2015年第12期(第二作者)

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生活世界”的关系探讨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2015.10.15出版)(第二作者)

7.《形成性与总结性教师评价的结合——以美国康涅狄格州新教师档案袋评价为例》,《教育与考试》2015年第5期(双月刊)(第二作者)

8.《以表现性评价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高阶思维能力》,《教育测量与评价》2017年第4期(第二作者)

9.《中小学校本课程评价主体探析》,《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第二作者)

10.《教师职业技能竞赛中的若干关系探析》,《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第1期(第二作者)

12.《高考理综试题的理论分析与改进思考》,《教育与考试》2012年第6期(第二作者)

11.《综合实践活动融合项目评价的意义、体系及实践》,《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1年第1期(第二作者)

13.《大学自主招生相关问题探讨——走出象牙塔——大学的社会责任读后感》,《高等理科教育》2011年第1期

14.《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层次评价多元化体系建构》,《教育与考试》2011年第2期(第二作者)

15.《台湾地区大学多元化入学制度改革特点探析》,《教育与考试》2011年第6期

16.《新课程背景下福建省高中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教育与考试》2010年第2期(第二作者)

17.《台湾师资培育制度的改革发展评介》,《台湾研究》2010年第2期

18.《台湾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及其特点》,《教育与考试》2009年第2期

19.《林语堂与新加坡南洋大学——以林语堂办学宗旨分析其在南大受挫原因》,《闽台文化交流》2008年第2期

20.《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关键因素分析》,《辽宁教育研究》2008年第5期(第二作者)

21.《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漳州师范学院为例》,《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1期(第二作者)

22.《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中的推荐甄选方式的由来》,《教育与考试》2007年第2期

23.《浅论台湾的大学推荐甄选考试方式》,《考试研究》2007年第2期

24.《台湾的大学入学招生机构演变》,《湖北招生考试杂志》(理论版)2006年4月号下半月

25.《浅析台湾的大学多元入学方案》,《台湾研究集刊》2005年第2期

26.《台湾大学多元入学考试制度的若干特点》,《教育评论》2005年第1期

27.《台湾高等技职院校入学制度改革述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主要大部分内容被《高教文摘》2005年第7期转载

28.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创立与实施》,《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4期,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心《高等教育》2005年第3期全文转载

29.《台湾的大学多元入学考试制度的变革及其启示》,《江苏高教》2005年第5期

30.《台湾的大学多元入学考试》,《复旦教育论坛》2004年第5期,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心《高等教育》2004年第11期全文转载;并获得2005年福建省第四届优秀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论文类优秀成果奖”

31.《中国传统文化对台湾大学入学考试改革的影响》,《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第2期,第26卷

32.《日本大学入学考试中的推荐入学制研究》,《湖北招生考试》2004年2月号下半月(理论版)

33.《台湾的大学推荐甄选入学制度评价》,《湖北招生考试》(下半月理论版)2004年12月号

34.《教育功能的理论基础探析》,《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3年第1期

35.《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中“学科能力测验”述评》,《理工高教研究》2003年第2期,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心《高等教育》2003年第6期全文转载

36.《台湾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改革探析》,《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第6期

37.《科举学:一门探讨考试发展规律的专学》,《现代大学教育》200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心《高等教育》2002年第7期论文摘编

38.《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教育价值观》,《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第2卷

39.《论以素质为核心的高考命题改革》,《理工高教研究》2002年第3期

40.《“3+X”高考改革方案与台湾“大学多元入学新方案”比较研究》,《考试研究》天津教育招生考试院《考试研究》编辑部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2002年第2辑

41.《用现代大学理念引导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现代大学教育》200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全文转载2001年第7 期

42.《新疆高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第二作者)

43.《新疆师范大学九七届毕业生教学信息反馈调查分析》,《高师教育研究》(新疆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年年刊;获得新疆师范大学1997-1998学年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44.《信息高速公路与新疆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第20卷;人大学复印资料中心《高等教育》1999年第6期全文转载

45.《中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关于几何图形的旋转》,《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3期


上一条:王伶俐

下一条:颜膺修

地址:漳州市芗城区县前街36号

电话:0596-2527207

公众官方微信

Copyright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