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作岗位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就业信息 > 企业合作岗位 > 正文

职达New Era|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万谋彪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4-21

以青春之名,赴西部之约

2020年,那年我大三,在准备考研,我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要考研,我只知道想读个研究生,比较幸运的是我考上了。2021-2024三年的时间里,见过很多人和事,我收获了良师益友,也找到了想要做的事,如今回过头来看,这三年是值得的。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校园中散步时,我看见一张很大的宣传海报,是关于西部计划招募的,或许在那时我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我想去看看。2024年临近毕业,“西部计划”开始宣传招募,我抓住这个机会报名参加,通过选拔考核,有幸参与到其中。那时朋友们会问我,参加这个有什么好处吗?干嘛去那么远的地方?我总是开玩笑说:找不到工作,去那边先做两年看看。其实,我心里明白这是我计划中的一环,我更明白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定能有所收获与成长。至今,在广西服务了近7个月,实践再次证明我的选择没有错,选择参与西部计划是值得的。

2024年7月,坐上去广西的火车,跨越1000多公里的奔赴,火车窗外的风景在变化——从福建的海到广西的山,我的心情也此起彼伏——从无比激动到忐忑不安。人人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殊不知广西处处是桂林,在去往服务地的路途中,大巴窗外的山一座连着一座,像极了一卷卷古代的山水画。团县委书记亲自接我们,欢迎我们的到来,她说:“今后这里就和家一样,我们就是你们的'娘家人',有什么困难和需要尽管说。”听到此番话语,我们内心充满温暖,顿时就不感到环境的陌生了。每位志愿者都安排了相应的岗位,我被安排在象州县马坪中学任教,虽然与我最初的服务意向岗位有所偏差,但我接受组织的安排和调遣,因为都是祖国需要的地方。从此,我开启了在广西服务与生活的新篇章。

每一次困难和挑战都是对自我的成长与锻炼。初到马坪,面对空空如也的宿舍,我感到不知所措,但随后就静下心来,思考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先打扫宿舍卫生,后找到一张能睡的床,找人安装了热水器,忙碌一天之后,躺在床上看见虽然空旷但干净的宿舍,心里满满的成就感,之后慢慢地添置,现如今也是一个温馨舒适的小家了。七八月份是学校放暑假的时间,吃饭也是一个问题,面对饮食差异,不习惯吃粉的我,也开始学着做饭,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从一个连饭都不会煮的“小白”变成一个能有几道拿手好菜的“老手”了。面对环境的不适应,我学会了坚持与克服,关关难过关关过,只要摆正心态,办法总比困难多。

作为一名新老师,为了上好心理课,我做了许多准备,当我真正站上讲台时,才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孩子们羞于表达,缺乏表达,不会表达。我仔细思考其中的原因,我认为可能是因为孩子们不自信,对我不了解,平常思考少导致的。知道问题之所在方能应对,为了让孩子们自信,我鼓励他们上台讲话,表扬他们的努力,肯定他们的价值,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长处;为了增进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我花较多的时间参与到孩子们的活动中去(运动、吃饭、娱乐、闲聊),通过和孩子们相处进而了解他们的想法,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为了启发孩子们思考,我建议他们可以通过写日记的形式,来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除此之外,我还会经常讲述身边的例子故事,让孩子们去思考发现背后的道理。经过一系列的举措之后,孩子们能够在我的课堂勇于提问、敢于表达、善于思考,我认为这是上好心理课的前提。

除教学工作之外,心理辅导室也是我的根据地,时不时会有孩子敲响我的小门,走近我,选择相信我,我很幸运能够倾听孩子们的故事,也尽我所能给予孩子们关怀与支持。我重新启动心语信箱,让孩子们可以通过写信的方式向我倾诉,我认真地回复孩子们的每一份信件。我建立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桥梁,让学生理解老师的辛勤付出,让老师体会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加有效地进行沟通与引导。教师心理状态也不可忽视,学校组织教职工心理健康讲座,我分享了以“做幸福教师,育阳光学生”为主题的内容,与教职工相互交流心态之重要及如何调整,得到了众多教职工的认可。学生心理健康排查,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特殊学生送教上门服务,控辍保学工作等等,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有一些甚至都没有头绪,但我秉持着脚踏实地、迎难而上的观念,以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态度要求自己,最终都能顺利完成,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实践的过程中得以实现。

最后,我想分享一句话,这句话曾经在我迷茫的时候,鼓舞了我,给了我力量,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是的,孤萤照夜微,群星即天河,让我们行动起来,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既怀星辰大海之志,又有垒土成山之行,让青春在祖国需要处绽放绚丽之花!

地址:漳州市芗城区县前街36号

电话:0596-2527207

公众官方微信

Copyright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