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 欢迎您!建议IE8以上或360浏览器浏览本网站

曾昱

  名: 曾昱

  别:女

出生年月:1978.12

称: 副教授

学术兼职:福建省心理学会发心与教心专委会副主任;漳州市心理学会理事

学历学位: 硕士研究生

毕业院校: 福建师范大学

电子邮箱:277806651@qq.com

研究方向: 儿童青少年积极发展心理、道德心理学

一、主持的科研课题和教改课题

1.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般项目FJ2024B145)积极发展资源在减少处境不利儿童问题行为的累积效应研究,2024年立项。

2.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般项目(FJ2018B052),青少年道德心理对网络欺负行为的影响机制及干预研究,2018-2020。

3.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般项目(2014B185),农村留守儿童自立人格及其对社会适应的影响,2014-2016。

4.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FJJKCG16-280),于中国文化的人际自立特质对内隐利他的影响机制研究,2016-2018。

5.闽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教改校级重点项目,《课程工作坊——产出导向的心理学研究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2022-2024。

6.闽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毕生发展心理学》,2023年。

二、学术论文

1. Zeng, Y., Xia, L.X. (2019).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personal responsibility and interpersonal trust: A longitudinal study. Current Psychology, 38, 1182–1189. https://doi.org/10.1007/s12144-018-0083-5

2. Hu, P., Zeng,Y , Wang D, Teng, H.(2024).Too much light blinds: The transparency-resistance paradox in algorithmic management.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https://doi.org/10.1016/j.chb.2024.108403

3. 曾昱,胡鹏.(2017).留守初中生的人际主动、情绪智力、自尊与积极适应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31(4),295-300.

4.曾昱,薛键.(2022).道德推脱对青少年网络欺凌的影响:道德认同的调节作用,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1(6),584-589.

5.曾昱,夏凌翔.(2020).人际自立特质、人际信任与合作行为关系研究,闽南师范大学(哲社版),4,6-11.

6.薛键,陈乐,贺益梅,曾昱.(2022).群体道德情绪的概念、分类与影响因素.心理学通讯,5(2),151-155.

7.陈乐,贺益梅,薛键,曾昱.(2022).网络欺负量表中文版在中学生样本中的检验及修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4,10-14.

8.许欣,鲁子帆,李才源,贺益梅,曾昱.(2024).大学生情绪复杂性与智慧推理的关系:共情和宽恕的链式中介作用,教育生物学杂志,12(6),482-486.

9.贺益梅,曾昱.(2023).内疚和羞怯量表在中学生的信效度检验,校园心理,21(5),320-324.

10. 曾昱.(2017).初中生人际自立特质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2(2),97-102.

11. 曾昱,胡鹏.(2017).留守初中生的人际开放和社会适应的关系:亲社会倾向的中介作用,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5(4),77-83.

12. 曾昱,夏凌翔.(2015).高中生人际自立特质与心理症状的关系:社会问题解决态度的中介作用,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7(12),128-133.

13. 曾昱,夏凌翔.(2013).中学生自立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心理资本与感恩的中介效应,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8(12), 145-151.

14.曾昱.(2024).闽南文化促进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及路径探索,中国评论,第5期,115-119.

15.曾昱.(2023).两岸青年文化交流融合发展新路的实践探索——以闽南师范大学“海峡两岸青年闽南文化研习营”为例,闽台文化研究,第4期,93-97.

三、获奖与荣誉

1.2008年论文荣获漳州市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2011年论文荣获漳州市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3.2014年和2019年荣获本科课堂教学竞赛校级二等奖;

4.2017年荣获闽南师范大学2015-2017年精神文明建设文明个人

5.2017年指导学生获得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三等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