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尚未结束,居家抗“疫”不能松懈!由于防疫需要,大多数人只能无奈选择“宅”在家中,很多孩子们也跟着家长在家玩手机、pad或者看电视,这样不仅会损害孩子的视力,也不利于身体健康。对于天性好动的孩子而言,运动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增强免疫力所必需的。居家抗“疫”,家长要学会提高孩子在家体育锻炼的热情。体育学院张东军副教授提出三点:
一是多做亲子锻炼:家长不能只是简单的给孩子布置一些锻炼项目就去忙自己的事情,这样孩子没有锻炼积极性。长期呆在家里不动,身体会懈怠,精神也会萎靡。目前因防疫需要,在家里只能从事非常有限的室内活动,这对小孩子来说会感到非常枯燥,而且一个人很难坚持。因此,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行动起来,在家里一起进行体育锻炼,使其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娱乐性、趣味性。
疫情期间,儿童少年的体育锻炼主要以各种亲子游戏为主,在学中有玩的同时,还能帮助儿童少年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身体抵抗力。一般居家运动大多以徒手为主,但其实只要在简单的动作中加上一些方便取得的小道具,就能让运动效果加倍。利用这些道具结合适宜的运动动作,会让居家运动变得丰富多彩。
二人三足跑——游戏方法:在室内空地规定一个起点和终点,用一根长带子将爸爸和孩子相邻的一条腿绑在一起,父(母)子站在起点处,听到“开始”口令后,两人一起出发,到终点线后返回,用时短者获胜。游戏目标:两人相互配合学习用三条腿跑步,增进亲子情感的交流。投掷“保龄球”——游戏方法:将矿泉水瓶按1、2、3、4的数量分别排开成四排,在距离矿泉水瓶2-3米的地面上标一条起点线,将球放在起点上,提到“开始”口令后将皮球用力推向矿泉水瓶,击倒水瓶最多者获胜。游戏目标: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增强上下肢的力量,培养体育运动兴趣。反口令游戏——游戏方法:一人报口令,另一人做相反动作。比如报“向左”,孩子就做“向右”;报“向下”就向上跳跃,“向上”就蹲下。父母和孩子可以轮流体验报口令或做动作。可以适当加入拍手掌或举手来增加游戏难度。游戏目标:通过口令的转换,提高孩子的注意力,锻炼游戏者的反应能力。平地滑雪——家长和孩子一脚踩一块抹布,在脚不抬起来、不离开抹布的前提下滑动前进,看谁先到目的地。游戏目标:锻炼四肢协调,培养耐心。跳房子——游戏方法:在方格里按顺序写上数字;向方格内掷入沙包或石头等等;按数字顺序跳到指定方格,捡起它,再按原路跳回;在跳的过程中切记不可以踩到线,否则将退回起点重新开始。游戏既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和父母一起比赛。游戏目标:锻炼小朋友的协调、专注和思维能力。
二是制定合理锻炼目标: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设置目标。家长在给孩子制定锻炼目标时,要对孩子的能力有一个恰当的判断,如果不能正确分析和评价孩子的实际能力,就有可能制定出过高或者过低的不切合实际的目标。过高的目标容易使孩子产生畏惧感和挫折感,不利于目标的实现;过低的目标会降低孩子的锻炼动机,不能激发他们的挑战愿望,容易使孩子的实际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给孩子制定一些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锻炼目标:一般而言,短期目标比长期目标有效,对人的行动最容易产生立竿见影的推动作用,但必须有长期目标的引导,孩子的锻炼才能更加自觉,坚持不懈。每当孩子完成一个小目标的时候,就会有成就感,愿意继续锻炼下去。
三是适当展开竞争:竞争是激发青少年体育锻炼动机和提高体育锻炼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如家长能合理利用,孩子的体育锻炼动机会更加强烈。一般来说,大多数少年儿童学生喜爱体育活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能够获得竞赛和取胜的机会。他们乐于参与体育活动中的竞争,并愿为获胜付出较大的努力。家长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能力水平安排不同形式的竞争。既可以安排家庭内部的亲子锻炼项目竞争,甚至还可以拉一个亲朋好友的微信群,大家一起做运动,并且用视频形式分享出来。这样把社会的赞许引入到体育锻炼里面,让孩子通过锻炼技能展示自己,有趣又好玩,这样才能坚持在假期里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