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 欢迎您!建议IE8以上或360浏览器浏览本网站

喜迎百年华诞,巡礼锦绣河山——教科院党史学习教育系列之“我为家乡代言”视频成果展

“我为家乡代言”——视频篇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引领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教育科学学院青年志愿者中心开展“ 喜迎百年华诞,巡礼锦绣河山”—”我为家乡代言”主题活动,号召青年大学生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厚植家国情怀。在感受家乡传统文化及发展新貌的实践中,用照片、视频挖掘、宣传家乡之美,坚定文化自信和对党的领导的自信,做传统文化守正创新的源头活水,在乡村振兴中书写青春的奋进之笔,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家乡代言人吧!

作品一:

用足迹感受家乡发展,聚焦家乡传统文化

视频简介:

随着城市建设以及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冲击,以闽南红砖古厝、南音、讲古为代表的闽南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也在改变,面临着很多新问题、新挑战。因此,本实践队伍基于闽南地缘优势,聚焦闽南文化,采取“云组队”的形式,对闽南红砖古厝、南音、讲古进行线上线下深入调研,感受家乡文化的深刻内涵,关心家乡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一、闽南红砖古厝

闽南话把房子叫“厝”。金门县政府旧址位于厦门大嶝岛田墘村,由12幢红砖古厝组成,是典型的闽南红砖古厝建筑群。1937年10月,日本侵略军占领金门岛。1938年初,金门县政府迁此借用民居办公,直至抗战胜利后迁回金门岛。这些经历过炮火洗礼的闽南特色建筑,成为了两岸同胞当年共同抗日的重要见证,将团结一心对抗外敌的红色精神流传百世。

二、南音

南音被称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是一种用闽南语演唱、广泛流行的古老乐种。南音历史悠久,有着千年以上的历史,传达着感动人心的家国情怀;南音保留唐宋古典曲牌,有浓厚的中原古乐遗风。不仅如此,南音也流传到东南亚,远达欧美,成为了维系海外侨胞和台湾同胞乡情的精神纽带,对增进民族认同,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起了积极作用。

三、讲古

讲古是闽南方言的曲艺说书,就是用闽南话说书、讲故事。“一把折扇话古今,一人讲古万人听”描述的就是讲古先生用生动丰富、风趣诙谐的闽南方言讲述古今各种故事的画面。上个世纪50年代,新一代说书者,不再侧重“讲古”,更多在于述今,讲革命故事:例如《淮海大战》、《二万五千里长征》、《吕梁英雄传》等红色革命题材。这些扣人心弦、耐人寻味的革命故事中的红色精神力量与闽南本土文化中“爱拼才会赢”本土精神相契合,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闽南人积极进取,奋发图强,不畏艰险,砥砺前行。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本视频聚焦家乡传统文化开展实践与调研,最终以视频的形式向观众呈现了家乡传统文化现状,对推动家乡传统文化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创新理念:

本视频作品聚焦家乡传统文化,主题鲜明,亮点突出,具体创新之处有如下五个方面:

1.视频拍摄主题

本视频作品聚焦闽南文化,围绕家乡文化振兴开展实践与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厦门大嶝岛田墘村、厦门胡里山炮台、厦门老剧场文化公园等地,感受家乡闽南文化的无穷魅力,了解家乡在精神文化层面出现的新气象、新趋势。

2.视频拍摄风格

本视频作品拍摄均为实地取景,注重人、景、物三者有机融合,镜头切换有序,画面转场自然。视频以生动丰富、娓娓道来的叙述充分向观众介绍并展现了以闽南红砖古厝、南音、讲古为代表的闽南传统文化的发展盛状。

3.视频拍摄视角

本视频充分运用了客观性、主观性的拍摄视角,涉及正面、侧面、背面三种拍摄方向,使得画面显得平易亲切、活泼生动,有较强的纵深感和立体感,容易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产生参与感。

4.视频拍摄手法

本视频拍摄运用了丰富的拍摄手法,采取平角、仰角、俯角三种不同摄像高度拍摄,包括揭示、滑动等多种运镜方式,使得视频拍摄主体突出,具有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给观众带来较好的观看体验。

5.视频后期制作

本视频后期制作注重细节表现,使用贴切的背景音乐配以视频原声,使得画面更生动,更具感染力。同时,视频转场自然,过渡流畅,贴切主题,具有较强的可观性和思想性。

作品二:

阆中仙境

视频简介:

“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这里是华夏人祖、文明先圣伏羲之母华胥的故里;

这里是中国古代的天文研究中心;

这里是中国的状元之乡。

阆中古城——这座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如同一幅灵性画卷,一曲凝固的音乐,一首古韵十足的诗,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阆中古城有古街巷近百条,它们或坐南朝北,纳光避寒;或靠山面水,天人一体。四合院布局格式,因地制宜。院落中多达五百余种的木窗花格,千种以上的装饰图案,精雕细镂,工艺精湛,被誉为中国建筑一大奇观。如果,你在古民居院落中游览,一定会有步移景异的感觉。

华光楼商贸街区、贡院科举文化街区、武庙街三国文化街区、礼拜寺伊斯兰教文化街区、杨天井基督教文化街区......

走进阆中古城,就走进了一条深邃的时光隧道,就如同翻开了一部厚重的线装书,每迈出一步,都会踩出一段典籍掌故:斑驳的石板小巷、随风飘展的商铺幌子、静谧的人家小院、夜幕下影影绰绰的行人......这些古城最平凡的瞬间意象,都会让倘佯古街的人们,处处感受到一种返璞归真的宁静。

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诠释着心灵的追寻,这里是人们向往的精神家园。

阆中古城民风淳朴,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在阆中古院落中欣赏一折川北灯戏,或是看上一场扬名维也纳的“王皮影”,品味一段阆苑仙乐,听上几曲原汁原味的阆中民歌对唱,这些充满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民族文化瑰宝,都会让人寻找到古城文化的根。

创新理念:

1.文化性。能够更深刻反映出本城市文化的特点及内涵,展示靓丽的城市名片。

2.导向性。使公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从而形成合力,向既定的方向努力。

3.凝聚性。使市民的个人价值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勇于奉献,不断进取。

4.传播性。富于节奏和旋律,便于多渠道传播,有效地扩大城市的影响力。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家乡沉淀着浓浓的乡情,承载着游子对故土的情结。我为家乡代言,传递了青年学子对乡土文化的倾心、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的决心、为乡愁找到美丽归依的信心~不管走的多远,都无法抵挡我们对归途的依恋,对原乡的守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