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 欢迎您!建议IE8以上或360浏览器浏览本网站

【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保护传统村落,助力乡村振兴“寻古村幽韵,探索振兴之路”实践团风采展示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团中央关于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号召,深化“存正心、守正道、养正气”宣传教育,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古村落保护与发展模式,深入调查古村落的资源类型、地域特色、规划现状、发展模式、革命文化等,助力乡村振兴,74-76日,“寻古村幽韵,探索振兴之路”实践团在院党委组织员唐福灯老师带领下前往漳州市华安县马坑乡下垅村、和春村、福田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寻访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下垅村历史悠久,五凤楼在内的许多古建筑保存完好,是闽南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村落之一。同时,作为革命老区,下垅村也是华安县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在乡、村两级领导带领下,实践团成员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苏维埃旧址——德英堂,透过墙上的历史印记追溯这段革命岁月。一幅幅画面、一段段文字,伴随着讲解,成员们对华安作为原中央苏区县从1929年到1949年的光荣革命历史有了真切的认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感人至深,成员们的思想灵魂接受了深刻的红色洗礼,真正做到了常怀感恩。

感受历史文化,用坚定脚步丈量青瓦古厝

实践团来到了“闽南西藏”——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和春村。和春村是闽南海拔最高的行政村,拥有美丽神奇的自然风光、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延绵不绝的宗族情缘。实践团在乡、村两级领导的带领下参观了古宗祠、土楼、古庙、古建筑等历史古迹,感受到了传统村落的韵味和魅力。此外,实践团还考察了菊花种植基地、君子兰种植基地、高山杨梅种植基地、茶园,通过和村干部、村民的座谈交流、问卷调查,成员们学习到了和春村全面保护修缮传统建筑,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带动村民致富的发展经验。

抓好古村落风貌提升,接力乡村振兴

福田村被誉为“神秘的古村落”,还被评为省级生态村、省级园林式村庄,第四批中国传统古村落,是华安县境内祖厝、宗祠、土楼及古民居最多保存最完好的行政村之一。实践团在乡、村两级领导带领下实地参观了大埔宗祠、传瑞公宗祠、中楼、永焕公楼等古建筑,详细了解了福田村在传统村落保护上的举措和取得的成效。实践团还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主题讲座等形式,向广大村民普及传统古村落保护和发展的相关知识。

学思践悟,以知促行

实践团成员傅一煊:大山,是红军隐蔽之地,孕育着红军的发展壮大;是百年历史传承的守护神,保护着古厝经久不衰和村民淳朴内敛的品质。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也看到了一群坚守乡村的“可爱的人”,从他们身上,我知道大山永远都困不住人们坚定的心,乡村振兴只是时间问题。走出大山,它用崎岖为我们践行,给了我们一段难忘的回忆。

实践团成员廖扬:踏入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我看到的是青山绿水间绽放的新颜。花卉水果产业是基石,怡人宜居生态是保障,热情淳朴乡风是灵魂,领导干部有效治理是核心,村民富裕生活是目标。村民们的笑容,是政策落地生根的生动体现。我深刻领悟到,乡村振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勇担使命,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让希望的田野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

实践团成员郑若荧:通过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我对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与乡村振兴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们深入华安县马坑乡的古村落,与村民面对面交流,实地考察了村落的现状。我深刻体会到了保护传统古村落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也见证了乡村振兴政策给当地带来的积极变化。这次实践不仅让我认识到了保护传统与推动发展并行不悖,更激发了我作为青年一代积极参与社会服务的热忱。我将把这份经历转化为动力,为保护传统古村落、促进乡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本次暑期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深入乡村基层,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未来,我院将继续引导教心学子参与到守护村落的行动中,让传统村落留下来、活起来、美起来,用青年担当和青春奋斗赋能乡村振兴,积极投身社会主义中国乡村建设,争做时代弄潮儿,在祖国需要的地方燃烧自己的青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