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 欢迎您!建议IE8以上或360浏览器浏览本网站

以谣吟唱,余韵悠长|我院青烛志愿服务队携手闽师附小开展课后服务项目(一)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提高教育服务能力,推动师范生技能发展,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缓解家长接送压力,我院青烛志愿服务队于3月至6月每周四下午深入闽师附小开展课后服务活动。本学期服务队总结以往经验,结合闽南文化的时代发展,对“创意闽南童谣剧”服务项目进行完善创新,拓展项目形式与内容,该项目引起了学生的积极反响,受到了师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服务成果展示

本学期“创意闽南童谣剧”特色课程开设《天黑黑》剧目,围绕“念童谣、唱童谣、演童谣”三步走规划开展,力求针对专一剧目做到精益求精。

活动正式开展前,服务队全体成员与学生进行破冰活动与队伍建设,每位小老师进行了生动有趣的自我介绍。主讲老师向学生讲解了童谣课程内容与“Hello!Hi!”课堂秩序小规则,并进行分组安排,随后由各组小老师带着学生进行了姓名牌的制作,方便后续小组任务的分配和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活泼有趣的交流方式,引起了小学生们极大的兴趣。

念童谣

“念童谣”阶段,小老师们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和丰富的游戏活动,引导各小组学生一词一句地认识童谣,初步认识闽南语的发音与语法,走进童谣故事的相关背景与具体情节。小老师们切实践行了“以生为本”“学乐相成”的服务理念,在保证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唱童谣

“唱童谣”阶段,学生在前期熟读童谣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童谣的韵律与歌唱。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小老师以引导激趣为主,确保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于基础较为巩固的学生,小老师以鼓励提升为主,鼓励他们去帮助带动同组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进行学习,产生以个体带动团队的效果。在全班学生达到预期水平后,由主讲老师引导全体学生进行童谣的集体合唱,小老师配合主讲老师具体调整各组学生的节奏、感情,以达到集体合唱的韵律与抒情。

演童谣

“演童谣”阶段,服务队成员以原有童谣为蓝本,对童谣故事进行剧本的改编和创新,拓展童谣的呈现形式,探索闽南文化的多元教学方式。童谣剧的演绎采用全程闽南语表达,在原有童谣的歌词之外,还增加了闽南语的部分日常用语并鼓励学生将所学闽南语用于日常交流,力求让学生将所学真正应用到生活。同时,服务队成员围绕所创设剧本进行了专门的道具设计、舞台场景布置、服化道考究,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故事情节与童谣韵味,增强学生对童谣故事的感悟。

活动最后,小老师组织全体同学进行了《天黑黑》特色童谣剧汇演,每一小组同学在角色演绎与舞台体验中,全面培养与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表演结束后,全体同学上台进行《天黑黑》童谣大合唱,学期特色课程在余韵悠长的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

以谣吟唱,余韵悠长。本学期《天黑黑》特色服务课程聚焦学生发展所需,有效提高了学生身心素质,增强学生文化素养,丰富了学校课程活动,缓解家长育孩压力,在社会发展层面取得一定的积极效益。同时,服务队成员在服务实践中积累了教学实践经验,锻炼了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班级管理能力、集体组织能力,为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和专业素养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