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 欢迎您!建议IE8以上或360浏览器浏览本网站

同心抗艾,共享健康-预防艾滋病常识

艾滋病基本知识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英文缩写为“AIDS”),艾滋病是一种慢性而致命的传染病,因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该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让人逐渐丧失抵御疾病的能力,最终因为感染或肿瘤而死亡。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性接触: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当与艾滋病患者发生不洁性行为时会被传染。

🔹血液传播:共用针具吸毒;偶然被HIV 病毒感染α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刺破皮肤;不规范的医疗操作(如牙科操作)、纹身等。输入被污染的血制品等。

🔹母婴传播:感染病毒的妇女可以通过胎盘将病毒传播给胎儿,也可以在在分娩期间或哺乳期间将病毒传播给婴儿。

艾滋病的症状

人类免疫缺陷病病毒在体内潜伏期平均为8~10年。从初始感染HIV到终末期,是一个较为漫长的复杂过程。患者可经历急性期、无症状期、艾滋病期三个阶段。

🔹急性期:发热(体温大于37.5摄氏度);头痛、咽痛;全身不适、乏力;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肌肉和关节疼痛;皮疹(通常直径比较小,为暗红色或者是深红色、红褐色,略有隆起)。

🔹无症状期:此期一般无明显的症状。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持续肿大。

🔹艾滋病期:发热(不明原因的持续不规则发热,温度大于37.5摄氏度,持续超过1个月);食欲下降、厌食、恶心、呕吐;慢性腹泻(持续超过1个月);体重减轻(半年内体重下降超过10%);感染(反复发作的口腔真菌感染);记忆力减退、严重者会出现语言障碍,表达不清等,多见于中青年;其他症状(皮炎、荨麻疹、疱疹、手足癣、毛囊炎等)。

防艾的目的和意义

艾滋病的预防

🔹不以任何方式吸毒,远离毒品

🔹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性途径传播的根本措施

🔹去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抽血、输血、打针、拔牙等操作

🔹不与他人共用针头、针管、纱布、药棉等用具

🔹避免用手直接接触他人血液和伤口

🔹不与他人共用牙刷、牙签、剃须刀等有可能刺破皮肤或粘膜的日常生活用品

🔹不要玩废旧的针头、输液器等医用垃圾

如何对待艾滋病人

对待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不能带有偏见,不能歧视,应当予以尊重。他们不仅需要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更需要社会的关爱。作为健康人,我们应该对他们保持宽容理解、支持和信任的态度,不使他们因悲观绝望而对社会产生敌对情绪。这就要我们做到:对他们不惧怕不恐慌不歧视不憎恨不嘲笑;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给予他们精神关怀与安慰。

红丝带像一条纽带

将世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抗击艾滋病

它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关心与支持

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

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