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 欢迎您!建议IE8以上或360浏览器浏览本网站

寻觅侨胞足迹,追忆华侨故事|教科院“我和我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社会实践成果展之莆田篇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办公室关于开展2022-2023学年寒假“我和我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社会实践的通知》文件精神,进一步引导青年学生在火热社会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探寻文化根脉,铸牢文化自信,上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从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从而领会“两个结合”深刻内涵,我院充分利用寒假期间的红色文化教育假期,组成以学生党员、团学骨干为主体的“寻闽侨印记,弘侨乡文化”主题社会实践队。本期,让我们跟着莆田小分队的脚步,走进莆田华侨文化主题馆,了解侨胞们乘风破浪、不畏险阻的拼搏故事,感悟华侨历史的文化积淀,争做华侨奋斗史和爱国情的守护者、传承者。

1.以馆为媒,探寻华侨印迹

  实践队成员们首先来到莆田华侨文化主题馆。站在馆外,驻足而观,主题馆整体是南洋风格砖木结构的别墅式宅院,两层红砖楼共有6个展厅、16个版块。实践队员进一步了解到,该展馆原是莆田县侨联办公楼,创建于1918年,是华侨联谊筹备委员会的办公场所。透过尘封岁月,场馆仿佛敞开心扉,向队员们诉说着莆田百载商埠,楼船万国,侨通四海的盛况。

197F8

2.以信为舟,穿越文字时空

  馆内精心布置,一楼的展柜摆放着书信和旧物件。华侨华人背井离乡远赴海外谋生,无时无刻不牵挂着家乡的亲人,这一封封书信便成为维系感情的纽带。每一封书信的背后,都埋藏着一个感人的故事,队成员们透过泛黄的书信感受其中难以割舍的故土情怀和对家人的思念。

3.以侨为桥,重温侨胞故事

  展厅内播放着侨胞相关事迹的影像,生动地展示了海外乡亲的奋斗历程。实践队成员通过展馆的图片和影像等资料,重温了归国华侨科学家林兰英、林秉南,世界侨领李文正,企业家林德祥、陈江和等人的奋斗史,品味他们热爱祖国、情系故里、吃苦耐劳、勤劳节俭、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

 4.以史为介,共创祖国未来

  通过参观学习,实践队员们从中了解到了一批批华侨们不忘祖国、报效桑梓,积极地回莆田创办企业、兴办教育的光辉事迹。爱国华侨黄春水于1984年创办中外合资企业--莆田福祥塑胶鞋厂,是福建省最早的侨企之一。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莆田县东阳村华侨与各界乡绅捐赠教育开始,在长达一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莆籍侨胞捐资兴建的教育、医疗、文化、宗教等项目达上万个。他们无私奉献,助力家乡的经济建设和教育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莆田改革开放。

  百年来这些莆籍侨胞与祖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积极投身于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恢宏历史进程,造就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华侨文化。

学思践悟,以思促行

郑一翔: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感受到了侨胞先辈的精神。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应该时刻牢记自己身份,不断增强奉献意识,大力学习弘扬华侨精神,加强自身修养和作风建设,秉持着华侨精神中蕴含的干事创业勇气和冲劲,以更加开放包容心态立足当下,迎接未来,为实现人生价值书写青春的奋进之笔!

陈玲秀: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近距离倾听侨胞的事迹,也清楚地看到先侨们奋斗的轨迹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进取、勤劳、开放、包容是华侨精神的内核,我们要以知为瓦,以行搭桥,传承华侨文化,弘扬华侨精神,爱国如家,强国有我,青春力行,让我们的祖国母亲更加辉煌,更加强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