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 欢迎您!建议IE8以上或360浏览器浏览本网站

情动教科学子,思接侨乡文化|教科院“我和我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社会实践成果展之厦门篇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办公室关于开展2022-2023学年寒假“我和我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社会实践的通知》文件精神,进一步引导青年学生在火热社会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探寻文化根脉,铸牢文化自信,上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从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从而领会“两个结合”深刻内涵,我院充分利用寒假期间的红色文化教育假期,组成以学生党员、团学骨干为主体的“寻闽侨印记,弘侨乡文化”主题社会实践队。本期让我们跟着厦门小分队的脚步,走进厦门华侨博物院,通过查阅各类文献和实物史料,梳理总结华侨华人群体的有关发展历史和文化传承脉络;同时观看华侨文化主题歌仔戏《侨批》,回顾中华儿女逐梦海外的史诗,感受“侨批”承载的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中国心,铸牢文化自信自强。

1.追寻华侨足迹,纵观历史风云

  华侨博物院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56年倡办的,是中国第一座由华侨集资兴建的文博机构,也是中国第一家全面系统收集、研究、展示华侨华人历史和业绩的博物馆。实践队成员们在这里开启调研之旅。

  实践队成员们参观了“华侨华人”主题展厅,该展厅以院藏侨史文物资料和侨史研究新成果为基础,借助多媒体展示手段,形象、系统地回顾了华侨华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足迹。步入展厅,丰富详实的史料有序地陈列着,交织成时间的脉络,勾勒出历史的缩影,使人仿佛沉浸于岁月的长河。实践队员们从中清楚地了解到华侨华人群体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历史,深刻感受了他们对祖国的拳拳赤子心和殷殷报国情。

2.品鉴历史文物,感悟华侨精神

  “陈嘉庚珍藏文物展”主题展厅中陈列着陈嘉庚先生于耄耋之年亲往北京等地收集的文物中选取的部分精品,包含青铜器、陶瓷器、字画等,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引人入胜。一件件文物凝结着陈嘉庚先生的心血,实践队员们驻足欣赏,了解博大精深、悠久灿烂的中华历史文化,感受创办这座文化殿堂的陈嘉庚先生的博大胸襟和高尚教育情怀。

3.观侨文化戏剧,感知华侨经历

  实践队成员们一同观看了由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创作演出的歌仔戏《侨批》,在充满艺术感染力的情境演绎中更加深刻地感受华侨华人的境遇。歌仔戏《侨批》以“侨批”的历史为背景,聚焦外出打拼的闽南人群体,通过主人公成为“南洋水客”,维系千里“侨批”路的故事,展现闽南华侨血泪交织、情义深重的移民史、创业史。通过这样直抵人心的艺术作品,实践队员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唱词“赚钱出外洋,心肝不离乡。人做他乡客,心怀家乡苦,块块银洋寸寸心,隔洋难离是故乡!”中所饱含的真情,更加深刻地明白了一张小小的侨批上所承载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对于当代青年而言,更应扎根中国大地探寻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化瑰宝。不忘初心方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方能更好创新。本次实践活动使队员们进一步完善了对于华侨华人历史文化的认识,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华侨华人群体开拓进取的精神和爱国爱乡的情怀。队员们将以此次调研活动为新的起点,在传承和发扬优秀中华文化的道路上继续谱写新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