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促进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奉献,我院鼓励青年团员于寒假期间就近就便参与城乡社区实践,教科学子积极响应号召,以青春之名,赴家乡之约,在全国各地开展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他们坚定理想信念,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行动践行青年担当,收获成长。接下来就让团团带你一起倾听他们的返家乡实践故事吧!
20心理1班 陈雨彤:
清茶沉浸于杯盏中,香气渺远,令人联想起连绵起伏的秀美河山。从本次福建民俗文化探秘——茶文化调研中,我深刻体会到茶所蕴含的精神财富,回溯其发展史,品味出的便不只是口感香醇,还有那段“青山不老,绿水长流”的传奇。历史名茶坦洋工夫茶产于福安,作为福建省三大工夫红茶之首,其“红”或许不单单红于茶颜色、更承载寓意着坦洋村民在摆脱贫困道路上“滴水穿石”、努力当好“领头洋”的劲头,是拼搏红、幸福红、中国红!
中国茶正积极担起民族文化传播的重任,成为沟通中国与世界的文化桥梁,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要传承的不仅是制茶工艺这一非文化物质遗产,更有蕴藏在茶历史长河中流传下的红色茶文化,要运用好新媒体资源、新制造工艺,让工夫茶“年轻化”,让红色茶香“永恒化”。
22小教1班 许雪莹:
今年寒假,我通过“创青春”公众号报名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参与了湖里社区管理与服务的相关工作,包括协助社区开展信息统计、社区温暖老人心行动、协助疫情防控工作等。作为社区第六网格员工的我,在进行老年人生日慰问时,引导他们签到、分发礼品,从爷爷奶奶们和蔼可亲的笑容感受到了奉献的意义。
实践过程中,也查找出自身不足,作为青年学子,在今后的学习中要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毕业后应带着“做实事,办实事”的心态走进社会,为社会服务。同时通过实践,我深刻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要不断勤于求知,并做到知行合一,夯实自身本领技能,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22小教3班 陆东浩:
纪历归元,万象更新。2022年党的二十大隆重召开,擘画了宏伟蓝图。党旗所指,团旗所向,激励着无数青年大学生奋发向上,奉献青春。寒假期间,我投身于社区实践工作,既服务了他人,更提升了自我。
“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这次社区服务工作对我来说无疑是一次历练,在服务期间,我帮助社区工作者张贴宣传单,通知老人家领取抗疫健康包并将其进行分配,走访排查店铺的安全状况。在一次次劳动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当今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当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潜心学习的过程中,也要走出书本,感受生活的苦与乐。
22心理班 江泓逸:
本次寒假,我积极参加了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红领行动,互助成长——土楼敲敲姐,让孩子有发小”、“把爱带回家——暖童心护成长”等,同时还参加了“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永定籍大学生红色研学活动暨2023年“扬帆计划•引才进企”主题活动。
活动期间,我与巾帼志愿者们一同发放《家庭教育促进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主题宣传材料。在活动中,永定区妇联带领志愿者们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儿童工作重要论述,并充分发挥“联”字优势,联合多部门开展假期儿童关爱服务活动,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要切实把立德树人贯穿少年儿童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20学前2班 杨雅琳:
返家乡后我参加了以“寻闽侨印记,弘侨乡文化”为主题的寒假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此次调研以线下实地考察为主、线上收集资料为辅,我和其他几位泉州籍同学组成泉州小分队,走访调研了永春县五里街、泉州西街、中山中路、晋江市五店市等地。走访调研侨宅的过程中,我们身临其境地体会到先辈们生存的不易和创业的艰辛,感受到了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传统的延续和演变以及华人华侨对家乡革命事业和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突出贡献。“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我们实践队探寻华侨文化之旅画上了圆满句号,我们坚信,这些故事将会继续讲述下去,这种血脉相连的家国情怀将永远赓续。
新时代,新征程
新青年,兴家乡
教科学子投身家乡热土
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奋斗
为家乡建设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