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 欢迎您!建议IE8以上或360浏览器浏览本网站

重阳节|人共菊花醉重阳,步步登高开视野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节日起源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祖以谢天帝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节日发展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20065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节日意义

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不仅如此,重阳节的习俗中,还体现了古人避瘟保健,趋吉避凶的诉求。定重阳节为老人节更是对尊老敬老社会风尚的引导和提倡,是对中华民族事亲敬上传统美德的弘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善举。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青山秀,绿水茫,秋意四飞扬;兰佩紫,菊簪黄,佳节正重阳;重阳糕,酒飘香,银海诉衷肠;传祝福,送吉祥,幸福万年长。

最后,祝大家重阳节健康平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