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 欢迎您!建议IE8以上或360浏览器浏览本网站

传承漳州五种精神,争做时代六有新人|教科院2021年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展(一)

教科院2021年暑期

社会实践成果展(一)

“既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十二字金句中,饱含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的殷切期望,勉励青年一代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型人才。建党百年之际,为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发挥红色文化原乡的地缘优势,弘扬漳州五种精神,我院特开展以“传承漳州五种精神,争做时代六有新人”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

7月7日下午,实践队于院办301召开动员大会,院团委书记夏丽君老师、辅导员陈雅玲老师以及全体社会实践队成员参加。会上,夏丽君老师希望成员们在实践中要认真感悟学习,团结协作,共同完成社会实践工作。辅导员陈雅玲老师讲解了社会实践日程安排及人员分工等,提醒同学们做好准备工作。实践队成员们积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信心满满,整装待发。

实践队于7月8日前往漳州女排腾飞纪念馆、毛泽东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调研学习“女排精神”和“红军革命精神”,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争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六有新人。

第一站:学习“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走访漳州女排腾飞纪念馆。踏入女排腾飞纪念馆,就如打开女排成长的历史画卷。中国女排于20世纪70年代在漳州重组,队员们克服艰苦条件,以坚强的意志、拼搏的精神开创了中国人在“三大球”竞技场上的新境界,在竞技场上用实力呐喊“我们可以!中国可以!”,奏响时代最强音。实践队成员通过纪念馆中陈列的“亲切关怀,特殊支持”、“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冠军摇篮,娘家情怀”、“挥洒汗水,娘家呵护”、“辉煌战绩,群英阵容”、“女排精神,薪火相传”六个主题展览深入了解女排的艰苦岁月和丰功伟绩,并为女排成员们薪火相传,用泪水、汗水和血水交织的“竹棚精神”和女排队员们始终坚守的“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集体主义信念所震撼。

第二站:传承红军革命精神——走访毛泽东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在毛泽东主席带领下攻克漳州,将革命的种子播撒在漳州大地,为中国革命写下光辉灿烂一页。讲解员从“漳州战役前的政治形势”、“红军攻克漳州的经过”、“红军驻漳州期间开展的工作”、“继承和发扬”四个篇章为实践队成员们讲解了毛泽东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的完整历程。成员们聆听革命前辈的故事,循着中国工农红军在漳州留下的光辉足迹,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的卓越功勋,汲取宝贵的革命精神财富。

下午实践队集中观看电影《不能忘却的长征》《夺冠》,进一步感受“女排精神”与“红军革命精神”的魅力。晚上的经验交流中,成员们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感悟,总结一天收获。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女排精神”与“红军革命精神”深入实践队成员的心中,激励着成员们勇于为自己的梦想拼搏进取,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接续奋斗。

青年说

20小教2班 陈莉莉

中国女排在草创阶段的条件十分简陋,虽然生活条件和训练条件艰苦万分,但是她们不惧艰难,积极主动创造条件,正是中国女排“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才铸就了今日中国女排的辉煌成就,而这一精神必将激励新时代青年勇于担当,砥砺前行,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19小教3班 翁艳冰

红楼精神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参观芝山红楼时,感受到一砖一瓦之间都承载了红色记忆,蕴含着革命精神。革命先辈们的红色精神激励年轻一代的我们为祖国发展添砖加瓦,贡献一己之力。

19小教1班 陈耀炜

漳州女排精神是中国女子排球队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精神的总概括,红军革命精神是漳州人民心中的丰碑,两种精神穿越历史长河,至今依然给予青年一代智慧和启迪,更是激励青年一代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