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 欢迎您!建议IE8以上或360浏览器浏览本网站

探寻榕城闽南韵味,感受闽南文化魅力!——教科院暑期社会实践队风采展(六)

榕城中的·闽南文化:一边是“暑不张盖,绿荫满城”的榕城福州,一边是“爱拼敢赢,自强不息”的闽南文化。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探索身边的闽南文化,学院“一丝带一情,爱拼才会赢”闽南文化实践队福州分队出发前往福州大剧院、福建芳华越剧院找寻隐藏在福州的闽南戏曲文化,并走进半天堂姜母鸭、临家闽南宴、艺佳鲜闽南大院等闽南美食坊,品味舌尖上的闽南美食。


前调·定方向:实践队队员通过线上搜索资料、查阅相关新闻等前期准备,进行反复商讨,确定实践主题、研究方向与方法,规划行程路线,最终决定以歌仔戏、闽南美食等为研究方向,并找到在榕城演出的三部闽南戏剧,分别是在福建大剧院歌剧厅上演的台湾歌仔戏《猫神》、在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中登场的厦门歌仔戏《侨批》和漳州布袋戏《卖马闹府》。


中调·品戏曲:实践队队员选择重点研究曾经在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亮相的厦门歌仔戏《侨批》。在闽南语中,“信”读作“批”,“侨批”即海外华侨与家乡的往来书信。“批一封,银二元”,这是早年在闽南民间流传的歌谣,真切唱出“侨批”在闽南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侨批》以浓烈的情感冲击力,让观众领略到闽南人精神魅力所在,是剧作家对闽南人精神的追寻。这部戏不是单纯诉说海外游子背井离乡的艰辛,而是集中展现闽南人在苦难中所孕育的坚守道义和责任的精神。队员们通过观看表演、考证戏剧背后的文化背景,深刻地感受到了闽南人特有的重乡崇祖、爱拼敢赢、重义轻利的文化人格,体会到侨批所传达的浓烈思乡之情。两岸一家亲,血脉相通,不可分割!


后调·尝美食:除了戏曲文化外,实践队还开展闽南美食文化调研,发掘身边的闽南美食文化。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闽南菜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吸纳了泉州、厦门、漳州、莆田等闽地菜肴特色,和台湾、港澳以及东南亚地区的菜肴有重要的渊源关系。闽南菜清鲜香脆,烹调技法多样,有炸、炒、煮、炖、焖、煎、卤、淋、蒸等。队员们品尝了海蛎煎、土笋冻、沙茶海鲜锅、四果汤、面线糊等闽南特色美食,也通过调查访谈了解到,这些店铺经营的初衷,都是创始者们希望通过勤劳的双手,传承最地道的闽南美食,让身在外地的闽南游子品尝家乡的味道。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本次实践,要学以致用,收集闽南美食文化资料,通过互联网等渠道传播,力所能及帮助传承家乡美食文化。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传承闽南文化,我辈之责,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坚定文化自信,”一带一路”需要闽南文化引路,连接未来需要闽南文化指引,传承和弘扬闽南文化我们一直在路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