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 欢迎您!建议IE8以上或360浏览器浏览本网站

心怀感恩 筑梦未来 | 教育科学学院“我的返乡实践故事”(二)

八月伏旱,教科学子不惧酷暑,积极响应返乡社会实践号召,一腔热血报家乡,将新知识与新思想传递到家乡,他们走入学校和社区,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彰显青年学生的责任和担当。梦想连着梦想,青春系着青春,教科学子守教育报国初心,担筑梦育人使命,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领跑者。接下来就让我们和团团一起倾听他们的青春故事。

18学前2班 张淑卿——筑梦童心,共创未来:为了响应全国第八个学前教育宣传月,暑假期间我以“科学做好入学准备”为返乡实践主题,参与某教育机构的幼儿教学工作。作为一名学前专业在校生,通过教学实践不仅能够真正接触到实际的教学环境,也能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融入课堂,提升专业能力。

在此次暑期实践中,我成为了一名幼小衔接班的代课老师,我从只具有教学理论知识、缺乏班级管理经验的新人到深刻明白为人师表的内在涵义和无上光荣的“准老师”,我意识到在幼儿教学实践中,要做到实事求是、灵活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在和学生的交往中,要以生为友,尊重学生,平等对待,走进学生的内心,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书本上的知识只有通过实践的打磨才会更加立体深刻。在亲身经过实践后,我更加热爱我所在的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更加需要教师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作为即将成为人民教师的我们要努力勤勉,修身养德,将所学所思投入教学实践,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四有”好老师为目标,让更多的孩子享受优质的学前教育,给幼儿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为祖国花朵们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18学前2 唐瑞欣——抚育未来,义务支教: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暑期,我走进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自治州贵定县沿山镇石板幼儿园,成为一名大班的支教老师。第一天上岗我便被学生们的热情所打动,孩子们以歌唱的形式向我们支教老师表示欢迎。

令我映象深刻的是第一节课,这是我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面对孩子。我以一段夏日饮料视频作为第一节课的导入,在吸引小朋友们的兴趣的基础上引入这堂课的学习主题:折纸。活跃的课堂气氛、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淳朴善良的品质,这一切都坚定了我从事学前教育的初心,也教会了我面对生活要有一颗赤子之心,保持热忱和希望。

在这8天里,我经历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并顺利地完成了实践任务,逐步掌握如何备课、如何讲授幼儿新课程、如何将游戏与课程融合、如何掌控课堂时间等教学基本点。当真正走入社会,接触到幼儿时,那份油然而生的责任感以及前所未有的感动,都激励我用青春守候三尺讲台。


18教技班 邹李燕——关爱留守,共享蓝天:现如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青壮年由农村前往城市务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越来越庞大。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更关注他们,让他们得到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关爱。

这个暑假,我跟随志愿服务团,参加了“七彩假期”夏令营活动,为留守儿童送去了温暖与慰问,宣传防疫卫生、地震避险知识,也通过开展素质拓展游戏、课业辅导、手机短信送亲情等方式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进一步引导他们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与交流的过程中,让我更加理解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真正含义。就拿这次下乡留守儿童关爱活动来说,我了解到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理解,加之大多数是隔代监护,导致部分孩子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在走访和活动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如下问题:

一、学习方面:留守儿童的学习出现两极分化:有些留守儿童体谅到父母的辛劳,因而发奋学习,成绩优秀;与之相反的是,有些留守儿童由于监护人文化水平低,重养轻教,孩子在学习时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导致他们在学习上自觉性差,学习成绩较差。

二、性格方面:在走访活动过程中发现不少留守儿童较内向,逆反心理较重。这些孩子因为他们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孩子的人际交流欠缺,且祖父母能够提供环境受限,因此,孩子长大时人际交流的能力很难得到同步发展,不善沟通。

三、生活方面:有一部分比较懂事的孩子已经会自己洗衣做饭,帮助家里做一部分农活,自理能力强,而另一部分孩子比较调皮,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往往依赖大人的约束。

通过这次“七彩假期”夏令营关爱留守儿童的实践活动,我看到了留守儿童对于幸福家庭生活的渴求,也看到了他们为改变命运做出的努力。作为新时代大学生,一名准老师,我更加坚定我们不仅要好好学习掌握专业知识,更要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中,把教育的种子播撒在农村教育广阔的希望田野上,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这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心有所信,方能远行。我们要立足脚下,面向未来,矢志不渝,奋楫前行,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