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闽南文化——泉州之旅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为引领广大青年学生进一步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教育科学学院开展以“我身边的闽南文化”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引领青年学子进一步感受闽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接下来让我们跟着“一丝带一情,爱拼才会赢”实践队泉州小分队的足迹,一起探寻我们身边的闽南文化吧!
探南音文化,寻传统艺术
8月1日上午实践队参观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实践队队员了解泉州爱国华侨在南洋代代传承以南音为代表的闽南戏剧的历史,感叹传统优秀文化的生生不息与海外游子的赤子之心。在参观博物馆基础上,队员们对南音这一闽南文化瑰宝有了进一步系统认识:南音是流传于闽南一带的地方传统音乐,由唐朝宫廷音乐发展而来,被称为“活化石”;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主要由“指”、“谱”、“曲”三大类组成,一般以南琵、洞萧、二弦、三弦、拍板、小叫等乐器演奏。由于南音富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乡土气息,兼具曲调优美、易学易唱的特点,因而在闽南和海外拥有众多的知音,演化为寄托海外游子乡愁的思乡之音。
了解南音发展史后,实践队成员在泉州南音艺苑现场欣赏南音表演,泉州南音艺苑位于泉州市鲤城区新门街芳草园旁边,是首个表演泉州传统南音的专门场所,也是50年来泉州南音的第一个“家”,还是海内外南音弦友拜访时一起“打馆”(交流、会唱)之处。队员们在艺苑内欣赏南音表演,袅袅优雅的南音萦绕在颇具古典意境的戏园子里,让队员们十足过了把戏瘾,体验了一场超时空的文化视听盛宴。
通过参观学习,实践队员们感受到南音词曲的清丽柔曼、旋律的缠绵幽雅、乐声的婉转深沉,体会到南音传递的乡人思亲情怀、抒发游子怀乡情结以及持久深沉的真挚爱恋。同时,南音也是极好的音乐诉说方式,那似怨亦爱、如丝如缕的声音,表达着些许感叹、些许压抑,又割舍不了的深爱,挥之不去的情思,让人如醉如痴,久久难忘。
探寻海丝之路,揭开历史面纱
8月1日下午,队员们参观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是以反映古代海外交通、海上丝绸之路,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为主题的博物馆。博物馆以丰富独特的文物,生动地再现我国古代悠久辉煌的海洋文化,讴歌中国人民勇于征服海洋的英雄气概,展示中华民族对人类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贡献,以及在航海与造船技术方面的许多伟大发明。
队员们进一步探寻了文化古城泉州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发展历史,感受到泉州对外文化交流与融合,特别是闽南戏剧文化,如南音琵琶、提线木偶等,因海上丝绸之路,华侨华人的足迹流传到东南亚,远达欧美。之后的许多年间,在众多戏曲传承人的努力下,闽南的戏剧也陆续出现在世界舞台上,为全世界所欣赏,并且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创新,在异邦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用自己鲜明的文化个性,和而不同地与世界文化和谐共生,闪烁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走进戏剧中心,感受文化强音
8月1日晚,小分队在泉州惠安戏剧中心观看了新编闽南经典高甲戏《慧眼考官》。高甲戏,又名“戈甲戏”、“九角戏”、“大班”、“土班”,发祥地为福建泉州,是闽南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
在观看戏剧过程中,队员们深深沉浸在精彩的表演中,感叹奏乐者之间配合默契。队员们还观看了提线木偶戏《狼来了》,感受到木偶制作的精美、雕刻与粉彩工艺的独具匠心,寻常的木偶在匠人们的手中变得鲜活了起来,为我们呈现了一场生动有趣的故事。这次视觉盛宴使同学们感受到了闽南高甲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实践队员表示要积极学习弘扬中国戏曲文化,以青春之风采唱响闽南戏剧文化最强音,传承国之精粹。
8月2日上午,泉州分队成员参观了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该馆主要由主题馆、闽南传统建筑展览馆、闽南音乐戏曲展览馆三部分组成,呈现了闽南文化独具特色又多姿多彩的表现形态。其中,闽南音乐戏曲展览馆生动展示了闽南地区的南音、梨园戏、提线木偶戏、高甲戏、打城戏、掌中木偶戏、歌仔戏、锦歌、潮剧等戏曲的表演场景和艺术文化。
传承闽南文化,绵延海丝之情
王安娜:我惊叹于闽南戏曲历史的悠久、技艺的巧妙、木偶的精致和南音的悠扬,让人情不自禁地产生了自豪感,对闽南地区的文化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虽然我对南音唱词并不太听得懂,但音乐是无国界的语言,我深深地被南音表演现场的气氛所感染,沉浸其中。它的唱腔中优雅带着一丝丝哀怨,折射出闽南人民的日常生活,承载着海外游子浓厚的乡情,也凝聚着世界闽南人深厚的亲情。
郑娴婧: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不但对闽南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多的理解与认同,而且深深体会到了青年一代身上那份传承和传播闽南文化的历史责任与担当。我爱闽南文化大海一样的胸怀,为闽南文化而自豪,更为自己是闽南人而骄傲。闽南文化之梦,是世界闽南人之梦,也是中华文化之梦。我决心用自己的方式,尽自己所能,让璀璨的闽南文化以更加闪耀的姿态闪烁在中华文化的这片苍穹之下。
弘扬中国戏曲文化,传承闽南特色戏剧是本次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泉州分队所探寻的南音、高甲戏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闽南戏剧作为民间文化的艺术珍品,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在传承中发展创新,让匠心艺术永存于我们心中。这次实践活动让分队成员深刻感知“海丝文化”和“爱拼才会赢”精神带来的勇往无前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