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红色文化基地,悟先辈奋斗精神: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进一步继承和发扬闽南红色文化传统,用文化的力量厚植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为新时代福建发展凝聚青春力量,“红心一道,传承有我”红色文化主题实践队厦门小分队于8月2日至3日,走进厦门市陈嘉庚纪念馆以及海堤纪念馆,感受前辈们自强不息、不懈奋斗的民族心、民族魂。
8月2日,实践队前往活动的第一站——厦门市陈嘉庚纪念馆。陈嘉庚纪念馆位于集美区浔江路,建筑主体秉承独具特色的闽南建筑风格,与集美鳌园、嘉庚公园和谐统一,交相辉映。馆内共设有四个展厅,分别陈列着《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生平陈列》《在陈嘉庚身边——嘉庚现象诚毅同行》等主题展。根据工作人员介绍,陈嘉庚先生的一生,爱国爱乡、倾资兴学、服务社会,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祖国富强做出卓越贡献,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在教育方面,陈嘉庚先生深知“吾国今处列强肘腋之下,成败存亡千钧一发,教育不振则实业不兴,国民之生计日绌”,先后创办了集美小学、集美中学、集美大学和厦门大学,留下“诚以待人,毅以处事”等校训,开启不忘初心育桃李,秉持诚毅吐芬芳的办学之路。作为新时代的师范生,实践队队员们通过了解嘉庚先生教育救国的生平经历,进一步感受到了教师身份的责任和荣光,更加深了理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内涵,立志为科教兴国,上下求索;为民族复兴,广育英才。
8月3日,实践队前往活动的第二站——厦门海堤纪念馆。厦门海堤纪念馆位于厦门大桥下,是全市首批10条之一的红色经典线路。分队成员探寻红色史迹,聆听移山填海壮丽篇章,解读史料背后的党性光辉,共同观看《移山填海》纪录片,感受前辈们艰苦奋斗、坚守初心的动人篇章。同时,借助VR等虚拟现实技术,回顾老一代建设者的奋斗历程。虽然“海堤时代”已成过去,但象征着“移山填海、科学创新、团结奉献、自强不息”的“海堤精神”将永远铭记在教科学子的心中。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通过本次走访调研,实践队队员认识到,嘉庚精神与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一脉相承,时代需要诚毅、清廉等嘉庚精神的内核,在后续实践中,应该深入挖掘厦门地区的红色文化内涵,再现红色经典,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引领青年成长成才,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传承好闽南红色基因,讲好闽南红色故事:
谢佳祺:移山填海铸丰碑,海堤精神永流传。漫步于海堤路,上有地铁贯穿追风蹑景,下有海景粼粼波光如画,时有白鹭纷纷翱翔期间。今日,我们走进海堤纪念馆,聆听红色党史、地方志史、老海堤建设故事,共同追寻那一段移山填海的壮丽篇章。“十里长堤跨碧海,万年艰险变通途。如今海岛变半岛,填海移山绘新图。”厦门海堤不仅承载着鹭岛历史,更是鹭岛人的精神象征。我们应将“海堤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吴锦芳:如何把闽南红色基因传承好,把闽南红色故事讲好?在参观嘉庚纪念馆时,这个问题一直在我脑海里不停的思考,我作为一个厦门人,生活被嘉庚精神熏陶的地方,应思考如何学嘉庚之魂,结合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入挖掘,由传承好嘉庚精神上升到大力弘扬党的初心使命和奋斗精神,向广大青年生动诠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
林乾:陈嘉庚老先生早年远飘海外创业为回国大规模兴学办教奠定了基础。抗日战争以来,他领导南洋华侨全力支持抗战解放事业,号召南洋华侨回国支援,这份独特的爱国爱乡的红色情怀深深地感染着我们。陈嘉庚老先生用他的一生诠释了炎黄子孙的爱国情怀,这正是国家发展的燃料与动力。“精诚始足以言团结,为团结始足以言力量”,中华儿女正是因为团结一心,中国才得以生生不息的发展。我们青年应延续家园情怀,秉持红色基因,才能为国再创光辉与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