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 欢迎您!建议IE8以上或360浏览器浏览本网站

开启“闽南风情”浪漫线,新时代闽南文化再出发!——教科院暑期社会实践队风采展(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引导青年学生在文化原乡筑牢文化自信,学院“一丝带一情,爱拼才会赢”闽南文化实践队厦门分队于8月2日至3日,走进厦门市文化艺术中心及同安歌仔戏研习中心,通过寻访闽南歌仔戏的发展历程,感受闽南戏剧文化的魅力,共同见证两岸人民文化交流的印记,自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弘扬者和践行者。

在前期准备中,实践队队员线上线下共同联动,通过“厦门市图书馆一站式数字服务”、“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闽南戏剧”、“歌仔戏”为关键词,剔除重复共获得17篇参考文献。分队成员多次召开腾讯线上会议,确定实践主题、选定研究策略、规划行程路线、强调注意事项,确定了以闽南歌仔戏为主线,高甲戏、皮影戏、布袋木偶戏等多种剧种并存的多元化研究方向,为后期实地调研打下坚实基础。

8月1日,队员们来到厦门市文化艺术服务中心进行实地考察。厦门文化艺术中心由博物馆、艺术馆、图书馆等主体建筑组成,是厦门有史以来最大的文化设施项目。分队成员主要参观了艺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通过全息戏剧、聆听屋、微信语音介绍等多媒体技术,了解到歌仔戏发展概况:歌仔戏是台湾同胞和福建人民共同创作与喜爱的传统戏曲剧种,主要分成两大类,一是以抒情为主的民歌、小调、杂歌;二是有人物情节的故事歌。歌仔语言生动诙谐、平仄押韵,唱腔或粗犷豪放、雄浑有力,或温文婉约、幽雅纤细,色彩浓烈。被誉为“古汉语活化石”的闽南话,是记载着美好记忆的闽南戏剧生存传播的重要条件。队员们通过AI说闽南话等人工智能软件,感受闽南人在长期生活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词语、俗语,领略文化瑰宝闽南话的魅力,自觉传承本土语言的乡音。

实践队还参观了博物馆闽台风俗中心,了解到地缘、血缘、法缘、商缘、文缘的闽台五缘,增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家纷纷表示,一脉同胞古相属,情脉乡深心契合,两岸人民血浓于水,团结携手定能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通过这次的实践活动,能够帮助我们青年大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闽南风情,传承中华文化瑰宝,不忘初心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