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 欢迎您!建议IE8以上或360浏览器浏览本网站

光明日报:大学之道,也在“贵师重傅”

 

大学之道,也在“贵师重傅”

——与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刘陈一席谈

 大学之道,也在“贵师重傅”,师资力量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所学校能否承担起社会责任。作为全国培养通信人才的高校之一,南京邮电大学如何发展师资力量,建设一支优质的教师队伍?近日,记者走进南京邮电大学,与该校党委书记刘陈促膝深谈。

70多年来,南邮大探索出了一条依托邮电通信行业做专做精、面向信息化社会做大做强的特色之路。刘陈说,当前,学校要构建“大信息视域下顶天立地的社会服务格局”,建设“大信息视域下协同创新的科学研究体系”,培养“大信息视域下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近年来,南邮大在引进高层次人才上不遗余力。凡是引进来的人才,一次性最高可获得年薪150万元,如此高的待遇在全国同类高校中非常少见。

“在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上,除了要有大手笔的气魄,更要有明确、清晰的思路。”刘陈说,这几年南邮大以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高水平师资补充、青年教师提升和创新团队培育四大工程为载体,践行着“贵师重傅”的大学之道,使能者脱颖而出,智者大展宏图。

“一个领军人才可以带动一个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刘陈举了这样一个事例:2012年,学校成功引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彼得·格林贝格尔,74岁的他除了每年在南邮大至少工作3个月,还组建了彼得·格林贝格尔科技创新团队,吸纳了10多名南邮大教师,与世界顶尖人才的合作,使得学校教师的科研水平极大提升。刘陈深有感触地说,有了领军型人才,优势学科才能做强。近年来,南邮大科研水平显著提升,申请到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谈及师资队伍的结构,刘陈说,在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邮电院校要重视建立一支数量适度、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这些年,学校培育和引进了一批包括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青年高层次人才计划专家”等在内的高层次人才,这些高层次人才的加入为学校学科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例如从事无线多媒体通信研究的国家“青年高层次人才计划专家”周亮博士,到南邮大任教后,不仅能完成学校的教学科研任务,还经常在国外实验室做科研,给南邮大人带回最新、最前沿的科研动态,让南邮大人的科学研究有了最顶尖的国际参照。目前,学校有中科院院士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6人、“长江学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形成了结构合理的各类人才储备,为学校中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光明日报记者 郑晋鸣 光明日报通讯员 崔兴毅)光明日报:大学之道,也在“贵师重傅”

[责任编辑:金英花]
返回顶部